孔乙己的长衫,今非昔比
聊起“长衫”,总有人想起孔乙己的科举枷锁,可如今的“长衫”早不是当年模样。它是父母从养老钱里挪出的学费,是为赶论文连熬一周的眩晕,是考公失败后在出租屋啃泡面的自我怀疑,更像一场揣着期待又藏着焦虑的现实博弈。而且这份耗损,从小学被补习班占满的周末、初中刷到凌晨的习题、高中模拟考后偷偷抹的眼泪就开始了,一路下来,多数人的心力早被磨得所剩无几,也为后来“长衫”的难脱难穿埋下了根。 放到现在,对大部分人来说,“脱下长衫”哪是选不选的事,根本是不得不走的路,可能是放下写字楼的offer去做社区服务,可能是告别专业相关工作去跑市场。可偏偏,之前被学业压力耗空的心力,把这条路堵得特别难。一边放不下过去十几年的投入,一边扛不住亲戚“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的闲话,更难接受从“体面”到“平凡”的落差;更要命的是,心力没了,连“穿回长衫”的机会都变渺茫。就像有人白天送外卖,晚上想拾专业知识,没翻几页就因“看不到头”放弃,慢慢离重新拿起本事越来越远。 其实说到底,“长衫”真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从来不是学历本身,而是我们被一点点消耗、一天天透支的心力。如何在求学阶段护住这份心力,如何在步入社会后避免它被进一步耗损,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答案,只是需要停下来认真想一想:那些支撑我们扛过困境的力量,究竟源于何处?又该如何守住它? 要知道,孔乙己的长衫轻,是困于时代的清高;如今的长衫重,是裹着普通人的青春、积蓄与期待。可再重的“长衫”,也困不住有力量的心脏,只要护好心力不被耗尽,哪怕暂时脱下,也总有重新穿上的底气和能力。这不是鸡汤,是无数人在现实里摸爬滚打后,最实在的破局方向。
周末愉快🙂
赞(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