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孜孜不倦去追求的答案。在大学毕业之后的这16年的人生中,我想要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要想实现阶级跨越,实在是太难了。
首先,我这里想要说的阶级跨越,其实并不是说一步到中产,到小康家庭啥的。我大学毕业后,想要过得生活,无非就是在老家的三线城市,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三室一厅,能有一辆代步车,能有一个伴侣与一个孩子。夫妻二人有一份稳定的、相对轻松的工作,收入不至于多高,但是可以覆盖家庭支出,年终略有结余的那种,这个结余差不多可以覆盖3个月的家庭支出。孩子也不求能够成绩多好,但是健康快乐,能有一个诸如街舞或者吉他这种输出型的爱好,将来能在班级的晚会上表演节目。这就是想要过这样的生活。
在我22岁刚毕业的年纪,我觉得这个梦想应该不至于难以实现吧。我所想要的阶级跨越,也不是那种一步要实现中产、资产百万或者其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只是从一个农村家庭,到一般城市家庭的转变,并且家人孩子不至于太累。
但是由于出生农村,自己的眼界其实相比城市里的孩子是有相当闭塞的,更重要的自己的家人与亲戚中,也没有那种认知与可以为你人生规划的人。导致自己在人生规划上,落后与我同龄的城里孩子一大截。我举两个我经历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我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与我估分差不多的一个高中同学,我跟她的大学志愿就很能说明家人眼界对孩子未来人生规划的影响。我们都是估分过重点分数线20多分,但是我的父母就想要报考一个距离家近的,未来好就业的,大学可以稳稳上的,在咨询了老师后,觉得就靠本省的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一是距离家近,两个小时车程,二是会计学,哪家企业都需要,而且也是越老越吃香的行业,最后就是本省的学校,不会存在撞车的风险。
而我这个女同学,她估分比我高一点,但是她的家人给她规划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但是大学排名在全国前十的高效,并且选了这个大学的相对冷门但是却是其优势的专业,并且告诉这个女孩子,进了大学后,一定要考研,就往长三角的名校考,距家近,这个专业的就业相当冷门,未来只有继续读博,将来在一个大学或者大专任教,是最好的归宿。如果运气不好,分数撞车了,那就复读一年,也不是什么大事。
最终,我们都如愿以偿的,被自己的第一志愿录取。但是,很明显,两个家庭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就是不一样的,在刚读大学时,两个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普通农村家庭与高知城市家庭之间的眼界与人生规划的差距。我和我同学的未来人生,在此刻就已经注定了不同的轨迹。
第二个例子就是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很多农村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在高中时,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都是为了一个高分数去努力,目标就是考高分。但是进入大学后,老师也不会给你一个目标,农村的家长也不会给你一个目标,他们只会觉得他们把你供进大学,他们的任务完成了,将来等着你飞黄腾达享福就好了。所以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就懈怠了,沉迷于打牌、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等以前不曾见过的诱惑,逐渐迷失。当然这里面有少数人会在大二或者大三迷途知返,但是大部分人终究还是耗费四年青春。
而且农村孩子普遍没有一个输出型的爱好,或者说也没有钱去培养一个爱好,抑或是家庭确实贫困。导致农村孩子在大学的社交中也放不开,大多数人恋爱也没有谈、社团也没有活动、社会实践也没有,四年就混的一个毕业证。
但是在城市里的孩子,父母可能也没有读过大学,但是他们见识的多,知道谁谁家有个大学生,因为做了什么事,例如考研,或者考公,会提前跟孩子说教,最终有意无意的引导了孩子去规划一些人生。有的人脉广的直接安排进国企,例如国家电网或者银行。没吃过猪肉,但是见过猪跑,这也是城市家庭的优势之一。
我在毕业的时候,其实有过一次我觉得额可以改命的机会,但是因为自己和家庭的认知不足而错失。那次是我们市农村信用社改制,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笔试前20,面试取10,我笔试第6,但是因为觉得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面试,而且还是一个小银行,有啥可稀罕的。因此毫无准备去了,结果面试20个人,其余都是正装,并且准备充分,只有我一身休闲装,并且毫无准备,两个问题回答的一塌糊涂。我仍然清楚的记得,我面试出来都没有等成绩出来,就失落的回家的心情,回到家里我爸在装稻子,他一个大老粗都意识到我心情极度糟糕,也是这辈子他唯一一次感受到我的心情糟糕,并主动安慰我。我后来想了想,这可能是我这杯子唯一一次距离我想要的生活那么近的一次机会。
因为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狭隘,我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是仍然没有规划好人生,毕业之后,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活的好累。当我觉得我父母帮我出了首付,在城郊买了一套小两居,我觉得的距离想要的生活近在咫尺时,我发现我喜欢的女孩子想要“市区有房,无债无贷”,当我想要通过自己努力买了一辆不足10万的代步车时,我相亲的女孩子却觉得20万以下的车都不算车。当我以为现在女孩子“有房有车,无债无贷”的要求太不现实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好像人人都是,有的家里还好几套房。城市里的家庭,在城镇化时代,获得的红利远比农村家庭要多,对下一代的托举也远比农村家庭给的要多。
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依然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实现自己想要的阶级跨越,回过头来看看这些自己的来时路,觉得这个人生真的是错失了太多太多的机会,自己在有更高眼界或者有人引导的情况的,可以过得很好很好。
所以,我觉得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如何实现阶级跨越,在家庭无法提供很好的资源、人脉托举,在没有贵人引导的情况下,真的太难了,要实现这种农村家庭到城市家庭的跨越,感觉至少得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还是在现在社会发展如果之快,阶级固化还不明显,还能跨阶级流动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更难了。
![]()
![]()
![]()
![]()
![]()
![]()
![]()
![]()
![]()
![]()
![]()
![]()
![]()
赞(7)